第867章 盛唐风华(119)二更(第3/5 页)

时,朕是君王;回家时,也请诸位给朕点私人空间,朕想回家做个妻子,成吗?”

说着,就给两人摆手,“下衙的时间了,要是不当差,就回家歇着去吧。朕也得回家了,想给我家男人做一碗红烧肉,就不请二位回去作陪去了。”

然后真走了!

也真的去给四爷做红烧肉去了,做了一大锅,给武皇送了一份,给孩子们加了菜,剩下的咱自己吃。

红烧肉盖饭,再来一碗酸笋汤,怎么就那么对味呢。

桐桐吃着饭,问四爷:“这几天收到的折子,最多的是请求回长安的折子。朝臣还是更希望回长安。”

猜到了!

四爷就说,“这就得看怎么思量了。武皇考量的不是没有道理,洛阳航运发达,直抵江南,都城放在这里,跟大粮仓紧挨着,这是考量经济。回长安也对!为何都城少在南边呢?只要大统,都城都放在北边,因为南边靠海,以现在来说,靠海无强敌呀!可北边不一样,跟草原接壤,所有强敌都在北边。如果都城南移,这是非常危险的。洛阳虽不靠南,但是洛阳靠东了,这必然导致区域不平衡,会导致西北旁落的。而且,长安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四周有山河阻隔,乃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以军事关塞而言,洛阳比长安逊色多矣。”

桐桐点头,这个她都明白。首都的位置,有时候能起到平衡区域,调配物资,促进流动的作用。军事作用考量也确实是重点,但是:“客观上,关中八百里秦川,要养一个大都城,一遇到灾年,就坏了。”

放下碗筷,对着地图,“不是没想过修渭河,发展渭河航运。可是不行呀,一是黄河的河道开始摆动了。二是,北边降雨量小,河流枯水期比较长。三是,天冷,河道冬天要结冰的,能通航的时间太短。”

所以,这属于无法补齐的短板。

为何隋朝也把都城往洛阳挪呢,就是考虑到自汉之后,关中不足以支撑都城了。

非要在渭河上较劲,所需要的民工和工程量,不可想象。

林雨桐就说,“现在有很多人,就是为了反对武后而反对武后的!好似武后在这里登基,就怎么着了一样。简直莫名其妙。”

四爷就给出主意,“除非大动一次。”

怎么动?

四爷点了点地图,“重新划分行省,顺道改三省六部。裁撤三省!而今这三省其实已经凸显了中书省的地位了,再这么下去,并不是好事。那就不如,掀桌推倒,重来!”

对!得重新划分行省。

而今这分的是什么道什么道,比如以黄河为界限,河北道,河南道,这样的划分。但这有很大的弊端。后来划分行省,必须得犬牙交错。

为啥呢?以/后来的安史之乱来说吧,安禄山是在河北道起兵的,而后朝廷的军队,隔着河流愣是过不去。

而今的区域划分,都是‘随山川形便’,这是错的!就需要犬牙交错,把每一道的天险之地划分到另一个省去。如此,才能形成两省之间的相互制衡。

正说着呢,泽生先把课业写完了,来找阿娘和阿耶了,他也凑过来看地图,问这是要干什么。林雨桐就告诉孩子,这是要打算干嘛。

泽生一下子就懂了,他的手放在汉中郡,“汉中乃是川蜀门户,中原若是要入川蜀,汉中是唯一的入口。儿读三国史时,便有所悟。刘备有了汉中,这才威胁了魏国。后来,汉中被钟会攻占,蜀国很快也亡了。若是将汉中划入川蜀,地方割据一旦形成,他们依仗天险,朝廷便无可奈何!”

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汉中不能归川蜀省,这便能遏制住川蜀的咽喉。想做大?做大一个试试看!

这应该是安史之乱之后,后世的人一点一点总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