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碧瑶宫(第2/3 页)

梦回大明春人物 王梓钧 300 字 2024-02-18 08:31:34

徐惟学说:“是的,前方大山之中,已经发现三座金矿、一座银矿。”

王渊愣了愣,随即笑道:“吕宋果然多金。”

欧洲贵族子弟们,听得眼睛都发红了。

金矿?

还整整三座?

还附带一座银矿?

徐惟学又说:“此地还发现了铜矿,但人手实在不够,只能暂时搁置不开采。”

王渊直接无语。

大明若是哪里发现铜矿,官府和士绅肯定一窝蜂往上冲,吕宋竟然因为人手不够而把铜矿闲置。

山路又走小半日,终于抵达山巅,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美景震惊。

只见四面群山之间,有一处平坦的小盆地。

在夕阳的映照下,山间盆地笼罩在金黄当中,而且还飘浮着淡淡薄雾,连那些薄雾都被夕阳照成金色。这里仿佛是一个世外仙境!

徐惟学指着山下盆地说:“此地名叫‘碧瑶’,冬暖夏凉,乃避暑避寒的圣地。国主在此建城十载,筑起一座碧瑶城,又专为母亲建了一座碧瑶宫。”

宋灵儿高兴道:“算那小子有点良心。”

黄峨颇为羡慕,说话难免酸溜溜的:“姐姐好福气,我那几个小子就没这般孝心。”

王渊站在山巅扫视四周情况,翘起嘴角笑了笑,没有拆穿儿子的真实意图。

下面盆地那座碧瑶城,绝对属于军事城池,专门用来囤积军队,以保护附近的三座金矿、一座银矿。此地的汉人移民,以及给宋灵儿建碧瑶宫,全都属于顺手附带的东西。

当然,传到几百年之后,人们肯定更喜欢听八卦:著名的碧瑶城、碧瑶宫,就是国王为自己的生母所建!

徐惟学带着众人下山,一路发现许多菜地,还有许多瓜果园。他介绍道:“吕宋常年炎热,一些瓜果和蔬菜不易种植。但在这碧瑶,却什么东西都能种,此地蔬菜甚至还贩运至沿海城市。”

王渊问道:“碧瑶有多少汉民?”

徐惟学说:“这里是重点移民地,前后移民八千多。其中有七成以上,妻子都是本地土著。另外,碧瑶城驻军三千,皆为线膛火铳兵,他们的家属也有四五千人。”

什么冬暖夏凉,什么美如仙境,什么避暑胜地,这些都不是碧瑶城的发展根本。

真正的发展动机,是周围大山里的金银矿!

矿山里面,绝对黑暗血腥,估计每天都有土著死在矿洞里。

土著死了就再去抓,男的挖矿修路,女的分配给移民。一个部落被抓完,正好给移民腾地方,可谓一举多得,若把王策开膛破肚,心肠肯定都是黢黑的。

当然,对汉人移民来说,国主王策绝对属于大善人。

越是接近碧瑶城,散居城外的汉民就越多。

太阳渐渐落山,四野炊烟升起。农民们扛着锄头,彼此说笑着回家,笑容里写满了悠闲与富足。他们现在都不用交税,因为耕种还不到十年,家里的粮仓都堆满了,平时还种许多蔬菜,只等着商人来收购粮食和蔬菜。

虽然老婆是分配来的土著女子,严格来讲跟汉人有血海深仇。但几年时间过去,一个个都生下孩子,而且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大部分土著女子都“忘了”曾经的血腥。

不“忘”还能怎样?

王渊路过一个村落,看着一群孩童在追逐打闹,而且每人身上都挎着帆布书包。他问道:“这里有学校?”

徐惟学也是大明读书人,而且现在是吕宋礼部尚书,全国教育事务都归他管。他非常得意地笑道:“在吕宋国内,但凡有移民的地方,肯定有一所学校。大明的童生或秀才,只要读过四书五经的,出海便有一百两银子可拿,到了地方还能分到几百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