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明月清风(130)一更(第3/4 页)

是陈仁锡的!这家伙不干了?!

李信都愣住了,“陈老兄你辞官了?”

陈仁锡拎着一壶酒过来,给李信满上,“世上多阿谀之辈!那位元先生,迄今没写一个字。李老弟,你看今儿的京报了吗?奉承之词马上就出来了,哼!靠这些人是成不了事的。”

李信就问说,“那以您之见,接下来该怎么办?”

“你之前说的对,跟皇后对上是不明智的!若不是皇后先开的头,就不会有这么一拨争执!归根结底,还得回归李贽身上。”

“可就是把李贽批的一无是处,也拿皇后无可奈何呀!”

拿皇后无可奈何?那倒也未必!天有不测风云,这话也传了千年了,风云确实难测,你得承认吧?

李信沉默了,是的!风云变幻,无常难料,才为风云!且局限性大,皇后在京城,最多便知道直隶的大致情况。可一地一情况,便是真能培养出那么多观风云之人,这又得多少年呢?但凡错,就会有人质疑,这是一条非常艰难,但只要有光就得走的路。这也正是他敬佩皇后的一个原因。明知风险大,却依旧坚持,只因她认为这确实能造福苍生。

陈仁锡这么一说,他更加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因此,他才越发的不动声色,叹气问道:“陈兄是等着皇后犯错?”

陈仁锡将杯子里的酒喝了,似乎把那点余味咽下去了之后才回答这个话,“……皇后错了,是机会,但机会来了,咱得有能力呀!”

不是有天青会吗?

这个会那个会的,冒出来这么些,各有各的主张,能成事?

那陈兄你是想……如何?

“办学!”陈仁锡深吸了一口气,“办学!短期内成不了事,那就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可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天青会的人又有多少在坚持呢?做什么都需要人手的!皇后很高明,分而化之,聚多少都没用!这说明什么?说明读书会这个凝聚人心的方式不成。但办学则不同,东林党就是成功的例子!谁能想到东林书院最终培植了那么大一批人手呢?

李信不由的对陈仁锡刮目相看,还别说,他这一招确实是没想到呀!

这事不能耽搁,他转脸借着递折子的工夫见了皇后:“……此人刚开始确实是有些轻狂的,但是呢……挫败中,他也在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在长进。这一次,臣觉得他……沉静下来了!”

嗯!毕竟能考上进士,智商还是不错的!只是之前经验缺乏,也太想当然了一些。如今呢,摒弃掉那些纯理想的东西,是有点门道了。

不过,办学嘛,你办不了了!

也得亏此人提醒,学堂这个体系,还得完善。

完善的核心是什么呢?

教材!

那咱们统/一/教材好了!

李信愕然了一瞬,“您是说,朝廷组织人手,统一编撰教材?”

对呀!统一编撰教材,不同的年岁用不同的教材,你办学堂去吧!在你的学堂里学的东西,朝堂不用,谁去学?

人说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不管学什么,最基本的需求都是为了用的,对吧?

李信暗赞一声高明,可紧跟着又道:“可教材该取什么来学呢?儒家?法家?这岂不是又要争论?”

那就争嘛!京城这么多读书人呢,闲着干嘛?不给他们找话题,他们就得自己生事!现在多好,教育是百年大计,都参与进来嘛!甚至可以自己编撰,咱们采众家之长嘛!

陈仁锡收拾好心情,找了元山平,正在讨论办学的事!他觉得需要有号召力的人物,无疑元山平就是一个。

来了元山平的小院,此人的桌上正摊着李淳风的《乙巳占》。元山平胡子拉碴的坐在椅子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