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一个笑眯眯的小老太太过来,“我是辅导员,十二个人,就你跟她两女学生。年岁上了二十的,只三个。还有一个二十二,刘开言。”
知道!年纪大的带年纪小的嘛,“老师,那我先回。”
嗯!回吧。
从这小楼里出去,桐桐眨巴眼睛,总感觉这个大学读的有点不一样。
到车子棚的时候四爷也没过来,她跨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这才这么一会子工夫,已经有人拿着书本边走边看了。每个人都脚步匆匆,尤其是看到别人看书的时候,这人恨不能小跑起来。
还有读书的机会,焉能不珍惜?
四爷过来的时候,包里也是鼓鼓囊囊的,肯定也是借了书的。
她伸出手接了他的包:“怎么样?有教材吗?”
“有!”不过比较老,在这之前,为了一些苏援的厂子开过自动化进修班,再之后有了工业企业电气化的专业,之后才逐渐有了自动化。说起来,也不能说是成系统。
两人没直接回家,先去书店,找各种工具书。英语的、德语的、俄语的,能买到哪一类是哪一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能离开外语。至于会不会念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看懂。别国在这方面更先进的时候,咱得学,很多文献资料要读懂,怎么办呢?就是找翻译,专业的东西不是专业的人翻译的,能看吗?但在现阶段的国内,哪有那么多专业的人呢?
不都是一路走一路摸索吗?
从书店出来之后,两人又专门去商场,买各种笔记本,草稿本,包括铅笔橡皮尺子之类的东西,他们的专业以后是离不了作图的。再复杂的图都得手绘。
一到家孩子就扑过来,“妈,吃饭。”
好!吃饭!
“爸,吃饭!”
四爷将孩子接过去,“行!吃饭。”时间再赶,陪孩子的时间不能赶。
吃了饭,孩子缠着,“爸,去玩!去玩!”
肯定是好半天圈在家里没出门了。行,出去转转。
其实外面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可能是新环境吧,孩子倒是高兴。尤其是看到公交车,怎么就那么欢快呢,一个劲的指着车:“汽车——汽车——”
来就坐的大卡车,小吉普也坐过,也没见兴奋成这样。瞧个公交车怎么就那么欢实?
两人真就陪孩子站在路边看了两小时的公交车,叫孩子念车牌号,这不是12345这些数字顺便也就念熟了吗?
大白天的,俩清闲的人在巷子口这么着就比较招人白眼,可要是胸口别着校徽,崭新崭新的,那就不一样了。不管是对门的人,还是隔壁的人,大爷大娘的都开始打招呼了,“就说是谁家买了这院子呢,一直没见主人,修了这里修那里的。还是俩大学生。”
是啊!修整的时候吵到你们了。
“没有!没有!门挨着门住,客气什么?”
有个街道办的大妈带着红袖章,打听的就多了,“哟!那你们这要上学,老人孩子……咋生活呀?不容易吧。”
“夜校代课,跟拿工资差不多一样多。”
“就咱们街道上的夜校?”
“对!昨儿才见的秦校长。”
一说秦校长,那就错不了呢!没有可疑的地方。然后这大妈特别热心,又去家里认识韩翠娥,“有啥难处吆喝一声,千万别客气。这以后常来常往的,街坊邻居,都是热心人……”
晚上家里就包了包子,小笼屉的那种,一家给送了一笼屉,这就算是出门有个认识的人了。
四爷今晚先去代课,桐桐在家哄孩子,讲故事,背唐诗,直到哄睡了,四爷也就回来了。快十点了,两人才开始看书,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