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春城无处不飞花,如烟如梦入谁家(第4/4 页)

五代前后分别是什么朝代 郦波 17 字 2024-02-18 06:52:28

她开始是主动约赵象来家中私会,因为武公业经常要值夜班,所以这个赵象就跟《莺莺传》里的张生一样,天天爬墙头过来与飞烟私会。这样交往了有一年之久。终于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个婢女因为受了飞烟的责骂,就去把这事儿向武公业告发了。武公业也很坏,当天晚上装着去上班了,结果躲在墙根下,等步飞烟在院子里等而赵象爬墙爬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一把抓住赵象的衣袖,结果赵象使劲一挣,撕落半截衣袖就跑了。这奸夫没抓着,武公业又躲在墙根那儿没看清,然后他就把步飞烟绑在柱子上用鞭子抽,让她说奸夫到底是谁。这时候步飞烟表现出一个弱女子的刚毅面来。事实上,往往是越柔弱的人在某些关键时候表现得越刚强。她虽然被打得混身是血,但只说了一句:“生得相亲,死亦何恨!”就是我总算找到过自己的真爱了,在活的时候能与他有过一段真情,现在死我也无恨了。武公业这个粗悍的男人听了这话,暴跳如雷,下死手痛打步飞烟,步飞烟就这样被他活活打死了。

看到这个结局,我心中不免悲凉,这时候,那个“端秀有文”、“大好才貌”的赵象又到哪去了呢?一个男人跑掉了,丢下一个弱女子承担所有的痛苦与责任,这大概是男人悲哀,但反过来也可以见出女人的伟大,所以我以为这就是作者皇甫枚要以《步飞烟》作为这篇传奇的名字,而不以赵象,或者赵步恋作为作品标志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作者真正要讴歌的,并不是赵步恋,并不是婚外情,而是步飞烟这个弱女子为了寻找自己的爱情不惜背叛礼俗、舍生忘死的那种生命的激情!这不也是一种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吗?不也是一种在爱情的世界里,狭路相逢,敢于“亮剑”的精神吗?

所以,传奇的最后,就写了步飞烟一个有意思的“亮剑”的结尾。说步飞烟死后,赵象也逃得无影无踪了。武公业有两个好朋友,都是知识分子,一个姓李,一个姓崔。两个人听说这事儿后都写了一首诗,姓崔的诗里说“恰似传花人饮散,空抛床下最繁枝”,就是用了一种同情的语气,结果梦见步飞烟对他说,我的容貌不及桃李,但受到的摧折却尚有过之,看了你夸我的佳作,很是惭愧。另一位姓李的诗里则说“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坠楼人”就是用绿珠坠楼、忠于主人的典故来讽刺步飞烟出轨,结果他夜里也梦到了步飞烟,梦里步飞烟指着他怒斥说:“你个伪道学,自己又有什么品德?你用刻薄的言语诋毁我,我要让你到九泉之下来对证。”李生给吓醒了,惊恐不已,没有几天,李生居然真的死了。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我们讲息夫人的时候,都是评论息夫人的事,王维是用同情的笔调说“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而杜牧则用道学的观点、用绿珠坠楼的典故说息妫“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我想,要是息夫人也能像步飞烟一样托梦还魂的话,那杜牧可就要惨了。

步飞烟这段做鬼之后的“亮剑”当然是段无稽之谈,皇甫枚之所以要把这段无稽之谈有模有样地放在最后,我想他还是为了要明确:所有对步飞烟的诋毁都是伪道学的,而对步飞烟寻找真爱、为爱而死的褒扬才是他皇甫枚真正的创作主旨。

所以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就有了一个再也明显不过的答案,那就是《步飞烟》这篇传奇,并非是歌颂了一场婚外恋,而是歌颂了一个为了爱而灰飞烟灭的女子,虽然那场爱只如烟花般一时绚烂!

说到爱如烟花,虽然只有短暂的一时绚烂,却也正因为其短暂的绚烂,才会留给人永恒的印象。要不然没有了爱的李煜也不会吟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悲叹来。

请看下回:李后主与大小周后的故事——“问君能有几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