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明月清风(115)二更(第4/5 页)

…这么呛呛,呛呛不出什么来。”

林雨桐就说她,“那你再去一趟,就说我找皇上,女眷这边提了一件事,挺要紧的,拿不定主意,叫皇上回来。”

是!

与其闲磨牙,就是不如直接回来。

四爷几时回来的林雨桐也不知道,反正一觉起来,四爷是在边上睡着的。

半夜起身,到了半下午,可不就累的够呛了吗?穿戴着全套的家伙什,你就说累不累!平常人家待客一天,都累的不行,何况是这样。

别说自己累,就是四爷也累。

她悄悄的起来,从四爷的脚那头下了床去了外间,又落雨了,悉悉索索的打在芭蕉上。崔映月才要说话,她摆摆手,低声吩咐,“晚上清淡,小米粥两样小菜,小馒头,这就行了。”

嗳!

崔映月才走,四爷就在里面咳嗽了一声,这是醒了!

“还能睡会子。”桐桐直接上去,拉了被子把脚塞被窝里,在床头靠着。

四爷抓了她的脚一下一下的揉着,穴位都对。良久才说,“军机想对安南用兵。”

这怎么好端端的,提到了安南呢?

“跟蒙古做生意,许多东西还是要往海外运。安南的地位非同一般……”

林雨桐‘哦’了一声,这安南就是后来的越nan。

不管是安南,还是越nan,这名字都是赐给他们的。

安南这个称呼,自唐永徽年间就在用了,当时设有安南都护府,隶属广州。

到了宋朝时候,宋辽之间战争不断,宋弱而辽强,因此,宋朝对安南的掌控就不如唐了!南宋册封彼为安南国!恰好这个期间,安南的李氏王朝,遇一雄主,屡屡来骚扰。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脱离。

不过,好似朱棣讨伐过安南,有这事吗?

四爷点头,确有其事!他也跟着起身,“有人说,成祖此次出兵,草率了些,这是忘了祖训……”

是说朱元璋那个《皇明祖训》?

林雨桐顺手从床头拿了一本,在上面翻了一会子,停在一页上,是这个:“……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或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1】。”

这个意思很好理解,大致就是说,周边的小国跟咱们隔着山海,偏居一隅。资源也有限,百姓也不会很听使唤。如果对方来扰边,那别客气,这对他们是场灾难,咱是惹不得的。若是对咱们没什么妨碍,咱好端端的就兴兵讨伐,这对咱们也没啥好处。

对征讨不征讨他国,这位操心的明太|祖给后人把规矩都定下了。

林雨桐也觉得,说人家是限山隔海偏居一隅,这是典型的大国心态。还是对周围了解的不够彻底。

那朱棣当时征讨安南,是安南又犯边了?

四爷摇头,“郑和下西洋,不拿下安南,不控制中南半岛,行的通吗?”

林雨桐的脑子里过了一遍世界地图,心里便有数了,“这地方,近处是占城、暹罗、真腊等国,远一点的,像是苏门答腊、爪哇等国……”

是的!东南亚与西欧,商船来往哪有不从这里过的!

林雨桐从脑子里扒拉,“这不是已经从属国给降为属地了吗?设立了十三宣抚司,怎么?又出事了?”

出事了才是常态!今天这里闹一下,明天那里闹一下。你强的时候它比谁都乖,你弱的时候他比谁都狠!

林雨桐皱眉,当初主动称臣的是他们,纳贡也就是象征性的,一对鹦鹉都算贡品的时候,真就象征意义大些。然而只有他们纳贡吗?要不是赏赐更丰厚,他们能那么傻呀,主动给你送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