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天地情怀(102)一更(第3/4 页)

安与洛阳之间,消息都几乎阻隔了。更不要提西北与西南。大陈疆域广,这也就意味着太远的地方鞭长莫及,若是因为天灾等缘故,导致道路不通。一年至少有半年无法正常消息来往。殿下,时间久了,必是要出事的。”

四爷在纸上落在了一个‘路’字:“朝南的运河,入冬便结冰。冬季寒冷,水路难通。去年,杭州河道冰冻一尺有余。靠海闽南,海边有一二里路,具被冰封。陆路之重,在而今越发凸显。官道四通八达,然维护艰难,可是如此?”

正是!

冯道心知太子对此心中有数,这就更好办了,“因此,臣以为,此事不该等闲视之。”

四爷问说:“先生觉得该如何维护道路?维护需得人、物、财,三者缺一不可。人该用那些人,物从何处征集,财由谁提供。朝廷若是拿不出这笔钱,事又该怎么办?先生,抛出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此事,可思量一二,回头先生递了折子来,咱们再商议。”

冯道忙起身:“是!臣领命。”

人走了,桐桐才从后面过来,手里拎着食盒,里面是叫人才做的藕粉糕。

“是湖边的藕,挖了不少,自家做的。”

自从住进了东宫,四爷都不点菜了。他其实是喜好吃甜食的,可御膳房给的甜点,全不是四爷喜欢的口味。其实自来了这几年,四爷都没怎么吃到顺口的甜食了。

石坚倒是看出来他爱吃甜食,可选的甜食不是桃花饭,就是糖豆粥,受不了这个。桐桐一端来,还是少年人的体格塞多少都觉得饿。

一边吃着,四爷才一边说冯道说的事,“此人要是想办事,还是有谱的。”

可这事不好办呀!只要说动用钱财,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是!只要牵扯到银钱,事就不好办。

果然,四爷上了折子,文昭帝在议事的时候才一提,立马就有人摆困难。

萧蕴萧大人就说:“此事该由各个州府处理,此当作为官员考核的一项标准。”

二皇子反对,“儿臣以为萧大人所说之法,容易滋生地方官员巧立名目的贪污。或者对百姓而言,多出了许多摊派。这就是增加徭役!”

大皇子就说:“若不想增加徭役,便得有专门去做。不若征调流民,组织人手,专司此事!”

四爷皱眉,历史的轨道就是这样,事就是这些事,解决的办法就那么些。

就比如北宋的厢军制度,其根源不也如此!北宋对此的法子,也一样是把流民征调起来,充入厢军,修路架桥,水陆运输,牧马屯田,都是厢军的职责。

可宋亡,归咎为三点:冗兵、冗官、冗费。

厢军在其中就占极大的比重。

这世上从来不缺乏聪明人,大宋施行之初,亦是觉得这法子能解决当时的困难。因此,大皇子和二皇子提出的,都是合理的。

不仅是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合理的。

可这个事真要这么去办,无异于走了老路,饶了一个大圈子。

所以,当然不能这么去办。

可作为东宫,偏去反对一个大家都会认为操作性很强的建议,为什么?

一心为公?还是非要把其他皇子给压下去?

文昭帝看见四郎一语不发,就知道他对此有保留意见。他就说,“这么着,这事是大事,各位回去之后,深思熟虑一翻,而后上了折子来,再议。”

挺好的!

大家都参政了。各有各的看法!

二皇子身边选了一个叫刘词的人,在身边作为陪读陪练,也能作为幕僚用。

这会子一听这个事,刘词就说,“臣以为昭王所言,很有道理,但却不完善。流民征调起来了,然后呢?他们是什么身份呢?修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