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明月清风(13)三更(第3/3 页)

。突然这么一管,郑贵妃必是跟着生事的!不想沉渣泛起,就干脆躲远好了。”说着,就兀自咳嗽。

张宫令心里愧疚,“到底是我没处理好!”

皇后摇头,“三则……她既然有此能,给她个机会又何妨。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送她个人情,也就是了!这些东西你未必想不到,只是不好跟我提罢了!人人都有难处,你能体谅我的难处,我自能体谅你的难处。就这么办吧!”

是!

于是,林雨桐得了一道旨意,东宫内事,她做主!

这旨意捏到手里,觉得这个皇后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四爷回来的时候桐桐这里已经被送了许多的账册,“这是干什么?”

桐桐把事低声跟四爷说了,“……是我把事想的简单了!女官……跟我想象的并不一样。”

本就不一样!四爷将披风解了,也说在宏德殿的事,“……我要出京赈灾,你以为没有反对的人?”

“亲近东宫的官员里,都反对你出京?”虽然林雨桐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但还是不是滋味,“他们维护‘正统’的心,哪怕分一半放在维护百姓上,大明何至于此。”

是啊!何至于此!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放大文人的很多好的时候,是很容易被感动的。但当你身处其中,有时候感受最深的不是他们的好,而是他们身上的种种的固执。

这种固执像是捆绑着人的绳索,扯不开争不断。你越挣扎,它束缚的越紧。跟这些人怎么相处,四爷觉得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砍了它,一个是解开它。

若是舍不得砍,那就只能解!

可这个结,不是谁想解就轻易能解开的!这得去磨,磨到彼此都伤痕累累,之后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1】引自《明皇祖训》。

【2】引自《明史》。

另,好些读者私信我,问我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记载在哪本书里的,是朱元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说过的话。我解释几句,这个话是网络上传的,最开始的时候是出现在某一本网络小说里的。他不是朱元璋或者是某个大明的皇帝说的。这是后世的作者,根据大明一朝总结来的!大明确实没和亲,确实没赔款,确实没割地,确实不给谁纳贡。天子守国门,说的是朱棣在北京建京城这一举动。君王死社稷,说得是崇祯皇帝在江山丢了之后给江山陪葬的事实!

并不是先有了豪言壮语和既定的目标,才做到了这样的事。而是后世根据大明的这段历史,总结来的这段话!它并不在《明皇祖训》之中!很多读者可能受网络、小说以及电视剧的影响比较深。

读者中很多不是很了解历史,那就当做一个故事去看就行了!不影响阅读。

关于历史,历史人物,历史学界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解读,因此,读者关于明朝历史的一些问题,我就不再一一回答了!见仁见智吧!我写的是小说,也是片面的一家之言。若有考据,那一定你对!不再做这方面的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