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而是把它视作一种现象,那么这个宇宙必然还有更底层的规律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除了光速,我们甚至可以用类似的角度来看待物理学中的各种基础常数,尤其是那些有量纲的常数,它们很可能不是绝对不变的宇宙初始变量,而只是某些更底层的物理规律导致的一种结果。比如电子的电荷数值,或者质子的质量等等。
从另一方面来想,既然我们感觉常数之上还有更底层的规律,那么常数绝对不变也不是那么不可挑战了。
就好像光速问题,虽然在底层上有普朗克长度和时间做为计算基础,但是更基础的约束法则很可能来自宇宙要绝对避免不同物质在相同时空的重叠可能,那么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为解决量子尺度运算精度不足造成的重叠BUG进行的紧急操作),这个光速限制就有可能是会被打破的,这也体现了一种很容易理解的程序思维:下层逻辑必须服从上层逻辑的约束。
最后回到问题吧,我们既然可以把量子的隧穿效应想象成世界运算的精度BUG,那么实际上就已经推算证明了我们这个世界底层的浮点运算是具有输出精度范围的。
这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在底层运算中并不能以最小的尺度精确地表达每一个粒子在每一时刻的精确位置和状态,而是用一种被大幅度舍弃浮点精度后的结果来大致表达粒子各种状态而已,而且这些输出结果互相制约,这个测量特性正是在物理学上经常被人提起的「测不准原理」:当你企图得到粒子更精确的位置数值的时候,那么你就无法得到粒子的精确运动数值(速度)。
我们只能认为这就是我们世界底层算法造成的固有特性,我们世界的创造者(或者说程序员)在构造我们世界的底层算法的时候,可能出于节省资源的考虑,大幅度地缩减了粒子运动算法的输出精度,采用了一种微观概率输出的方式来解决宏观世界精确表达,如果这的确是出于节省硬件资源的目的的话,作为一名程序员同行,我需要表达由衷的赞叹:漂亮而又实用的算法!
这个节约资源的底层算法想必是我们世界能正常运行在现有主机上的原因,当然也是造成量子世界里各种诡异的实验结果的原因所在,比如:波粒二象性问题、延迟选择实验、光子全同性问题、粒子自旋问题、量子纠缠效应等等。
我们如果能真正弄清这个底层算法的本质,想必对了解我们这个世界会有极大的帮助吧,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揭开造物主所隐藏起来的真相。
本篇作者:阿布大树备案号:YX11lv1WQVg<hr>
。